|
《扬帆未来》文艺晚会的灯光设计与技术呈现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文艺晚会《扬帆未来》在福建省厦门市闽南大戏院隆重举行。本次晚会经过8个月的紧张筹备,创排出5个有着鲜明的金砖主题和浓郁的地域文化风情的节目呈现给国内外嘉宾。笔者有幸参与这次盛会,承担了灯光总设计的工作,现把创作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感悟和读者分享。 1 晚会的灯光设计思路 在每一台晚会创排之初,都会设立一个鲜明指标。本次晚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维亚提出的指标就是“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厦门作为海滨城市,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到城市特色都流露出“海洋情结”,这些都成为了晚会中的元素。整场晚会以海洋为灵感。天地之间,在海风的串联下,一系列有关海洋的遐想通过音乐、舞蹈等语言传递着厦门人对海洋的深厚情愫。以大海为线索,南音、戏曲、渔场等闽南元素贯穿于晚会中,用“国际语言”表现闽南。让闽南文化和世界文化相融合,让世界各国嘉宾对这个独具魅力的文艺晚会,听得懂、有共鸣。 最初,在与舞美总设计陈岩的交流中,我们就达成了让整个舞台具有唯美、干净和充满灵性这一特点。定下这一准则之后,在许多演出中常见的表现形式,诸如通过电脑灯的光束、图案和烟雾等介质,强调光形态的空间构成,强调视觉感官刺激或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光景表现,就注定不会出现在这个舞台之上。舞台灯光艺术是从一定的美学立场出发,利用光、色、影等灯光造型手段对戏剧空间中的人、景、物进行有选择的照明、渲染、刻画和创造,实现戏剧内容、信息的视觉化传递。排除使用光束造型这一手段,就需要通过对光的亮度、颜色及光区的掌控,来描绘舞台场景,刻画舞台人物,渲染舞台氛围,进而进行照明的艺术创作。从本体而言,这也是舞台灯光创作所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 2 晚会的灯光设计呈现 2.1 第一篇章《海·风》 以闽南特色帆船为元素的大幕升起之后,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碧海蓝天间,一对青年无畏惊涛骇浪,勇当弄潮儿,驰骋波涛,奔腾向前。舞蹈呈现海燕形式,洋溢着不畏风雨的乐观姿态,寓意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奔向美好未来。金砖国家的大江大海在视频背景上一一叠现,百川归海,众志成城。此篇章除却沿侧幕景片,再也没有任何舞美手段,唯有底幕位置的一道LED大屏和满台的舞蹈演员。单纯、唯美、大气是本篇章灯光表达的语汇,侧光成为了舞台上的主光源,用于对舞蹈演员的造型和营造空间的纵深感(见图1)。 图1 《海·风》干净、唯美画面 在舞蹈的编排中,大量的群舞演员匍匐在地上以手臂的运动模拟浪花的造型,笔者在侧光地面流动的光位使用一组离地面50 cm的平行光,使得演员手臂上下摆动之时能进入光区,创造出一种在蓝色海面之上朵朵白色浪花翻腾的视觉画面(见图2)。 图2 《海·风》侧光流动平行光的运用 2.2 第二篇章《海·天》 通过钢琴与小提琴对话,演绎中国名曲《大海啊,故乡》,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背景投影幕上各国瑰丽的景致寄托着浓浓的眷恋。本篇章为交响乐伴奏下的钢琴与弦乐四重奏,其中特别强调了钢琴与小提琴的“对话”,来契合本次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的主题。既然是“对话”就意味着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所以,灯光首先需要突出两者的差异,再进而制造两者融洽交流的氛围,用光区的控制和颜色的变化来实现这一设计理念(见图3)。 图3 《海·天》剧照 2.3 第三篇章《海·韵》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宝石之一,这一篇章用了4个节目来展示闽南的风情,这一篇章也成为本台晚会最具视觉看点的环节。 2.3.1 舞蹈《惠女风情》 《惠女风情》展示了福建沿海惠安地区独特的民风。惠安女子以着装独特、勤劳持家著称。舞蹈表现了惠安女在海边辛勤劳作,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整个节目舞美简洁大气,LED大屏幕里大海的背景和3棵实景椰树营造了一幅闽南海边的景象,留给灯光很大的创作余地。夕阳里踏浪晚归的背影、月光下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流动着的灯光在舞台之上肆意挥洒,饱含深情地刻画着一个又一个唯美的画面(见图4、图5)。 图4 《海·韵》-《惠女风情》剧照 图5 《海·韵》-《惠女风情》剧照(供图:谢南) 2.3.2 压脚鼓与四宝《闽南听雨》 压脚鼓和四宝是闽南梨园戏的主要打击乐器。压脚鼓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脚在鼓上不同位置施压,与鼓槌、竹板等配合演奏出欢快独特的节奏和声乐。 四宝演员的照明分为正面照明、侧面造型、逆光轮廓三组,其中正面照明又分为二组光——脸部照明和衣裙染色,分别用两组切割灯分开来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能够保证现场直播摄像对于演员面部照明的要求,又能在固定的演出队形下给予节目更丰富的视觉呈现。肩部以上的面光基本保持是白光,肩部以下的部位随着演出节奏和情绪的变化,结合服装可以做出多种配色的组合(见图6、图7)。 图6 《海·韵》-《闽南听雨》四宝演员上下半身分开处理 图7 《海·韵》-《闽南听雨》四宝演员左右配色对比 所有细微的灯光变化都根据演出的节奏而来,当演员做人浪造型时,灯光效果也根据人浪变化的顺序和节奏同步变化,形成律动之感(见图8)。 图8 《海·韵》-《闽南听雨》人浪变化时灯光同步变化 3 灯位图及技术手段 本次演出的闽南大戏院台口宽度18 m,进深23 m,台框高度12 m。23 m的进深里设置了1道硬质大幕、6道沿侧幕、1道LED大屏幕,平均每道沿侧幕之间的间距在3 m左右。在第三幕演出中的5道闽南风格的建筑,都是采用半立体的工艺制作;每道景的厚度达到了90 cm,悬挂在6道沿侧幕之间;再加上景片与灯具之间的安全距离,每道沿侧幕里留给灯具安装的宽度都只有1 m左右,只能设置一道灯具,灯光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有几处灯杆也已经被景片占用,灯具挂在景杆上承重不够,横向的空间里也安排不下太多的灯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从舞台栅顶直接放吊点,另外设置700 mm×600 mm的桁架来安装灯具,用这种尺寸的桁架可以前后安置2道灯具,有效利用空间(平面图见图9)。 图9 灯光布置平面图 舞台上安装了7道图案灯与5道染色灯作为基础的顶光与逆光,采用的是广州彩熠灯光有限公司的FINE 1000E系列灯具,另有5道FINE 2500切割灯可以配合面光灯位做后区面光和高台上的照明,以及应付一些景片上的特殊处理。 在舞台顶部还设置了多道沿侧幕景片的专用灯具。整台晚会除却第三幕舞台上的5道闽南建筑景片、最后结尾篇章里的大台阶,其他篇章舞台上都没有舞美装置,6道硬质沿侧幕成为了舞台上唯一的装饰。做好这6道沿侧幕的灯光处理,创造出尽量多的变化,成为了灯光的重要工作。 对于景片灯具的选型,根据灯具种类和功能进行了多方的考量,这里面有正面直接铺光的LED条灯,采用广州市德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WS-11445和WS-315两种灯具,根据灯杆与沿幕景片之间的距离来分别安装。在沿幕的两头侧光吊笼位置,还安装了FINE 1537大蜂眼从侧面对沿幕进行染色,对同一块景片从不同的光位进行染色处理,呈现的视觉效果就有了多种变化的可能性。灯光吊杆两头位置的4台FINE 1519小蜂眼和侧光吊笼上3台德晟MC-1024Z摇头LED完成了对侧幕景片的处理。耳光位置的24台FINE 1537大蜂眼也从正面给予了沿侧幕景片很好的染色作用。准确的灯具选型、足够的数量、合理的安装位置是对于景片效果呈现的保障(见图10)。 图10 灯光45°侧视图 侧光吊笼每侧各5道,每道侧光吊笼上除了染景片用的LED摇头灯,还有4台FINE 2500 Wash作为主侧光,1台FINE 1000E BSW作为重点照明的流动光,2台FINE 2500切割灯作为流动光。本次晚会大量运用了车台移动的迁换模式,所以只能牺牲地面流动的光位。但是第一篇章的大部分舞蹈又都是在地面完成,流动的光位是必须的照明角度,把流动光搬到侧光灯架之上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侧光吊笼在降到最低之后距离地面还有2 m,挂上灯具之后也满足不了流动光的光位,只能另外加杆把侧光吊笼延长,满足能有离地50 cm的流动光位。 每侧有2道耳光,每道由6台FINE 2500切割灯和6台FINE 1537大蜂眼构成,大蜂眼主要用于对沿侧幕景片的染色,切割灯除了用在舞台上之外,还承担了乐池内指挥和乐队的照明。面光由面光槽内20台FINE 1000E切割灯、20台珠江PR5000切割灯,追光室内6台FINE 2500切割灯三部分构成。4台FINE 4000XF追光放置在观众席3层,保证能够追到大台阶最高处的演员。 4 结语 灯光的细腻变化在一台舞美简洁流畅的演出里面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在舞台上凭空创造“光景”来抢戏,只能是跟随演出节奏做出恰当的变化,使观众感受不到光,但能感受满台色彩的流动。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各个部门无间的配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画面。南京视野工程有限公司为此次晚会的总灯光制作方,灯光助理郑昭梁为本次晚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最后感谢全体为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做出贡献的幕后工作人员,没有大家的默默付出就没有这次盛会的完美呈现。 演出结束后灯光总设计谢渝熙与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维亚合影 |